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内涵解读学习会议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6月30日,学院组织了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和解读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内涵。
会议首先从教育逻辑展开,学习和讨论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强化“两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即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针对课程逻辑,会议讨论了高校的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在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凝练核心课程,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课程思政教育;立足办学特色拓展通识课程思政内涵;立足学科优势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明晰了“专业思政”的途径与方法:应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针对教学逻辑,教师们学习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立德树人的任务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课程体系,应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没有纯粹的课程内容,也不存在纯粹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模式都是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耦合过程。应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在此次会议中,学院教职工积极参加了学习和讨论,针对在课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向学生传递蕴涵的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指导进行了深入学习,为学院“课程思政”的实践和应用夯实基础。
(通讯员:齐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