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有约: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发布者:徐宋娟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61

“兴趣是引领我们踏上科研之路的动力。只有当大家真正对科研萌生兴趣,才会热爱这一领域,进而毫无保留地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倘若暂时还未找到兴趣所在,实践便是开启兴趣大门的钥匙。”

324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有约”讲座在崂山校区举行。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毛相朝作为特邀嘉宾,以“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题,与学院2024级全体本科生们开展了一场交心的对话。2024级本科生班主任贾飞、王秀丹、郑洪伟、王双参加活动,辅导员张昊主持活动。

 航天特种食品、抗辐射功能性食品、细胞食品工厂……当这些食品学科前沿领域的名词被一一抛出时,同学们目光炯炯,透露出对专业的好奇与兴趣。毛相朝指出,兴趣是一切成长和成功的基础。他建议每一位同学都能满含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积极投身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OUC-SRDP),在实验室中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分析现状、实验验证、总结提升这一完整的训练过程。不仅能够夯实专业知识的根基,更能逐步提升科研素养,实现从懵懂学子到科研探索者的蜕变。

 “本科时走进实验室的经历,为我硕博阶段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持基础。” 在分享过程中,毛相朝回顾了自身的求学之路,现身说法为同学们明晰了前行的方向。“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切不可急功近利。大家应怀揣提升本领、筑牢根基的纯粹之心去求知探索。”从文献检索分类的细致梳理,到实验设计的精巧构思;从数据整理的严谨对待,再到撰写综述时的深度思考以及团队协作中的默契配合,每一项看似基础的能力,实则都是未来实现科研突破的关键要素。唯有脚踏实地,以庖丁解牛般专注且钻研的精神做学问,稳扎稳打,才能在科研的广袤天地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踏出坚实且深刻的奋进轨迹。

毛相朝指出,中国海洋大学全校师生如今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培养党和国家所需的“蓝梦人才”将是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勉励同学们,既要专心学业,更要开拓视野,将目光放到书本之外,聚焦社会之中。“我们要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做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研究。国家级科研平台、成熟的科研团队、先进的实验设备,这些优势资源,是学院的宝贵财富,也是大家未来学习和科研的坚实后盾。” 

 讲座尾声,四位班主任老师相继发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所在团队的科研方向,并热情地向同学们抛出橄榄枝,诚挚欢迎同学们主动走进实验室,开启科研之路。同学们也踊跃提问,围绕本科生成长规划和科研开展交流。


 2024级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本科生史宇辉表示:“毛院长的分享让我知道了科研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探索,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想要在食品专业深造的想法。我也希望能为健康中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一份的力量。”

202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康传彬表示:“此前,我在自己未来规划上一直举棋不定,毛院长的指导让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探寻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有长远的目光。与其在专业选择的问题上反复纠结、耗费精力,不如把重心放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上。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应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在逐梦途中实现自身价值。”

202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吴炫历表示:“通过各位班主任老师的细致介绍,我对学院实验团队的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班主任老师们在交流过程中展现出的热情,让我心里暖融融的。从他们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待科研不仅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而且还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充满了期待,也更有动力在食品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图文:康传彬、李柯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