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成功举办“食品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

发布者:闫伟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11

929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走进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和青岛西海岸新区星海湾路小学,成功举办“食品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由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任子钰带队,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安然、张喆及“勉行”义工队学生成员共同参与。通过科普互动讲座与月饼制作两大专场,活动实现了食育科普与节日实践的深度融合,既传递了食品科学知识,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与文化的双重魅力,树立正确的食品认知并坚定文化自信。

      科普讲堂:拆解食品知识,筑牢科学饮食观

       “食品添加剂真的都有害吗?”“紫甘蓝汁为何能辨别溶液酸碱?在讲座现场,中国海洋大学安然老师以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为切入点,结合日常饮食实例,有力破解了添加剂即有害的认知误区。她通过解读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与安全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理性看待食品成分的意识。随后,安然老师现场演示紫甘蓝变色实验,并邀请40名学生分批上台实操。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小小的紫甘蓝竟能当检测员刚完成实验的学生王梓涵兴奋地与组员分享成果,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张喆老师则聚焦酸奶制作,从牛奶发酵的科学原理,到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酸奶保质期的影响因素,借助“动画演示+实物对比”的方式,将抽象知识生动具象化,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概念。他强调,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这不仅是科学要求,更是食品行业从业者诚信经营、守护消费者健康的责任体现,在知识传递中向学生渗透了食品行业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准则。

      实践工坊:手作中秋月饼,传承文化显担当

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任子钰与中国海洋大学勉行义工队共同带领小学生开展月饼制作活动。志愿者们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中秋节日的起源、祭月和赏月民俗以及月饼象征团圆的文化内涵,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传统美食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蕴。随后,义工队成员细致演示月饼制作的全流程:从饼皮揉制、馅料包裹,到模具压制,每个步骤都耐心指导、一一拆解。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志愿者穿梭于操作台之间,随时提供细致协助。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月饼的制作技艺,更在劳动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价值,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使命感。 

未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依托科普+实践类活动,推动食品科学走进更多校园,搭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思政教育联动桥梁,将食品科学知识、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培养具备科学思维、文化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

通讯员 张   昊 安   然 

审   核 常耀光 闫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