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院薛长湖教授课题组在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提取与精制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课题组集成特异性活性吸附分离技术、膜组合分离技术及分子蒸馏技术等现代功能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开发了高品质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解决了目前国内南极磷虾油产品普遍存在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高、流动性差、浑浊以及溶剂残留超标等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技术难点,使南极磷虾油达到国外目前同类产品的标准。在攻克高品质南极磷虾油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首创了磷脂酶促转化的亚临界R134a流体反应体系,开发了卵磷脂(PC)酶促生物转化制备磷脂酰丝氨酸(PS)的关键技术,并以富含EPA/DHA的卵磷脂(EPA/DHA-PC,来源于南极磷虾、鱿鱼等)生物合成了富含EPA/DHA的磷脂酰丝氨酸(EPA/DHA-PS),进一步拓宽了南极磷虾油的应用领域。本成果已于4月10日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验收,以唐启升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文/图:李兆杰)
背景资料:南极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洲水域的磷虾,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磷虾油富含磷脂(主要以卵磷脂为主)等功效成分,且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主,EPA和DHA含量占磷脂中脂肪酸总量的40%以上。南极磷虾油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预防老年痴呆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活性,并且其活性优于目前市场上的甘油三酯型EPA/DHA产品及陆生植物来源的卵磷脂产品(其脂肪酸组成中不含EPA和DHA),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海洋生物功效成分。
基于南极磷虾资源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将南极磷虾作为重要的食物资源,并于上世纪60 年代初期开始探捕南极磷虾。生产至今,南极磷虾总渔获量已超过600 万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南印度洋普里兹湾区域对南极磷虾生态学开展研究。并于2009 年12月进行了首次规模化探捕,在3个多月时间内共捕捞磷虾1900余吨。目前,世界各国捕捞的南极磷虾大多被加工成水产养殖的饲料,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远未得到体现。在能源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等大幅上涨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南极磷虾中的磷脂型EPA/DHA及虾青素等功效成分,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南极磷虾利用的重要途径。高品质南极磷虾油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开发对推动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